海會寺景區是一座唐宋帝王兩賜名額的千年古剎,整個景區依山傍水,風景秀麗;九曲龍泉,綠水潺潺;擎天雙塔,巍峨壯觀;殿宇佛閣,古建叢集;池沼湖瀑,景觀林立。歷來為古澤州觀光旅游、休閑避暑、誦經拜佛、讀書講學的名勝地。
唐乾寧元年(公元894年)創建,初名郭谷院,因寺內泉名龍泉,唐昭宗改額“龍泉禪院”。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寺僧宗佑重修,改稱今名。
背依樊山,面臨大川,佛殿、經堂計有六十余間。寺內有琉璃雙塔對峙。一建于唐末,宋代重修,八角十級,高20米,每層辟有拱門,壁畫滿鑲三排規整的小像,工藝精致,造型古樸。一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八角形十檐,十三層,高50米,底層方形,周匝置欄墻,上層辟門,斗拱支檐,八面鑲置琉璃佛像和花紋圖案,第十層置平座檐柱欄桿,構成美觀樓閣。塔內有梯可盤旋而上,塔身飾以綠藍色琉璃,色彩鮮艷奪目。
寺院創建于隋代,唐代已頗具規模。唐昭宗李曄先賜“龍泉禪院”,后宋太宗趙光義又“赦賜海會寺為額”。明清是寺院的鼎盛時期。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景區內先存古建有建于后梁龍德二年(公元922年)的舍利塔;建于嘉靖、隆慶年間(公元1565年→1568年)的如來塔。有重建于明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的大雄寶殿。
另外還有鐘鼓樓、四大天王殿、藥師殿、毗盧閣、十閻王殿、臥佛殿、觀音殿、文武圣神殿。
寺內先存古建體現了唐宋直到明清各個朝代的不同建筑風格,特別是被古建專家贊譽為“國之瑰寶”的琉璃懸閣寶塔,是中國樓閣式塔中的佳例。塔高五十多米高,八角十三層,在第十層向外在支出一圈琉璃懸閣,游人可登塔在此憑欄眺望,一覽太行美景。寺內著名的景觀有“海會龍湫”、“流觴曲水”、“龍涎飛瀑”等。
寺內還有一處海會別院,為明代吏部尚書王國、張慎言讀書講學之所。明清這里曾出現過一位大學士、三位尚書、幾十名進士、幾百名舉人,是當時陽城一所輝煌的書院。
寺內現存五代至清代的碑額近百塊,其中不少名人的詩文和手跡石刻。寺內文物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海會寺既是古剎名寺,又是書院學府,也是風景名勝。
因此這里成了文人學子聚會的中心,從明至清,這里先后有不少詩社活動。其中影響較大的,有“樊南詩社”、“梅花詩社”、“七逸老人詩社”,他們都留有大量的詩篇。陽城海會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陽城海會寺景區等級:AAA級;
2、陽城海會寺景區門票價格:30元;
3、陽城海會寺景區開放時間:8:00-17:00;
4、陽城海會寺景區電話:0356-4857510;
5、陽城海會寺景區地址:山西晉城市陽城縣海會寺景區;
6、陽城海會寺怎么去?
A、乘車路線:公共交通指南 晉城市汽車站:乘坐由晉城發往皇城相府的公交車到海會寺下車即可陽城縣汽車站:乘坐20路公交車到北留鎮下車,然后乘出租車到海會寺下即可晉陽高速出口:有過路小巴乘坐即可海會寺景區;
B、自駕線路:由晉城,陽城,方向來的游客,自駕車經晉陽高速到北留出口下高速,向北一公里即可到達海會寺景區。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sight/859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