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我國第一個封建國家秦王朝的國都及漢、唐等13個王朝的京畿之地;
這里掩埋了9位漢皇和9位唐王;這里共有27座帝王陵墓和400余座皇親國戚王公大臣的陪葬墓;更重要的是這里見證了中國的秦、漢、唐??那段最為大氣、最為輝煌的歷史。在咸陽,可以感受到撲面而來的秦風古韻。
昔日的秦皇漢武早已不再,然渭河兩岸的漢墓唐陵卻不曾暗淡,綿延百里的塋冢,形成了“渭水橋邊不見人,摩挲高冢臥麒麟”的壯觀景象。小編整理了去陜西咸陽必去景點,與大家分享。
乾陵,位于咸陽市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經過23年的時間,工程才基本完工,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四面有城墻,南有朱雀門,北有玄武門,東有青龍門,西有白虎門,但如今陵園的地面建筑,已經基本蕩然無存了。
乾陵,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座兩朝帝王、一對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著唐高宗李治和他的妻子——中國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乾陵也是中國古代帝王陵墓中少數沒有被盜掘的陵墓,乾陵至今也沒有被挖掘過,所謂乾陵出土文物都來自乾陵的陪葬墓,如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等。乾陵景區面積較大,除了乾陵外,還有多個陪葬墓,分別埋葬著多位皇親(太子與公主們)和大臣,目前挖掘的主要有章懷太子墓,懿德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
昭陵
昭陵依九嵕山峰,鑿山建陵,開創了唐代封建帝王依山為陵的先例。據說是因貞觀十年文德皇后臨死時給唐太宗說要儉薄,“請因山而葬,不需起墳”。(《舊唐書》卷五)文德皇后死后葬于昭陵。唐太宗李世民墓——昭陵,被譽為“天下名陵”。昭陵陵園是一個豐富的文物寶庫。地上地下遺存的大量歷史文物,陳列在昭陵博物館內,展示著唐代前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盛況。
昭陵是唐代唐太宗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的合葬陵墓,位于今禮泉縣東北10多公里的九宗山。昭陵是唐代規模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墓,其總面積為2萬公傾,陵園周長60公里。陪葬昭陵的王公貴族達200余人,目前能夠確定的墓冢已有185座。這些陪葬墓如拱月的群星一樣,分布昭陵的南部半周。
彬縣大佛寺
石窟依山傍水,鑿巖為室、雕石成像,架木為樓、凌空飛閣,氣勢磅礴。在400米長的立體巖面上開鑿石洞石閣130多孔,神兮460處,大小造像1988尊。窟內20米高的阿彌陀佛坐像是陜西第一大佛,自古就有關中第一奇觀之稱,造像雄偉莊嚴、凝重優美、線條明晰,保護完好,被譽為中國勝唐石窟藝術的奇觀。大佛寺不僅是戰爭的紀念建筑,也是大唐盛世的象征,對于研究唐宋歷史、戰史、佛學史都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依據。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茂陵
茂陵,是西漢時期的漢武帝劉徹的陵墓,公元前139年-前87年歷時53年建成,是西漢帝陵中規模最大、修建時間最長、陪葬品最多的一座。陵體高大宏偉,形為方錐,有“東方金字塔”之稱。至今東、西、北三面的土闕猶存,茂陵周邊有李夫人、衛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陪葬墓20多座,星羅棋布,蔚為壯觀。茂陵在歷史上曾經多次被盜,如今在這里出土的文物多是來自陵園中各個陪葬墓。當年的陵園分為內、外兩城,四周環以圍墻(如今早已不存在了)。茂陵的四周遍布嬪妃、宮女、功臣貴戚的陪葬墓。
在這一帶發現有眾多的文物,如精美的青玉獸面紋鋪首、錯金銀的云紋鋼犀尊,以及朱雀紋、龍紋、幾何紋等大型的空心磚和文字瓦當。1981年在茂陵東陪葬墓中發掘出鎏金銅馬、鎏金鎏銀竹節熏爐、提鏈銅暖爐等珍貴文物。
懿德太子墓
懿德太子墓是唐高宗李治及武則天之孫,唐中宗李顯和韋皇后長子李重潤之墓。它是距乾陵最近的一座土陪葬墓,也是迄今為止所發掘唐代墓葬中規模大、規格高、屬帝王級的陵墓。懿德太子李重潤因與妹妹永泰公主、妹夫武延基竊議武則天晚年私生活,被“杖殺”于洛陽。公元705年,唐中宗李顯即位,追封為皇太子,謚曰“懿德”。公元706年將其靈柩由洛陽遷至陜西“號墓為陵”,以帝王禮陪葬乾陵。墓道全長100.8米,寬3.9米。由墓道、六個過洞、七個天井、八個便房、前后甬道、前后墓室組成。墓內最寶貴的是壁畫。這些壁畫內容豐富,色彩絢麗,生活氣息濃郁,充分展現出盛唐皇室氣勢和環境,對研究唐代的歷史和文化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實物資料,也向人們展示了唐朝畫師高超的藝術造詣和將近一千三百年前中國已高度發展的繪畫水平。
永泰公主墓
永泰公主墓是乾陵十七座陪葬墓之一,位于乾陵東南2.5公里處。墓的主人李仙惠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孫女,唐中宗李顯的第七個女兒。她死時年僅17歲,與丈夫武延基合葬在一起,陪葬乾陵。
永泰公主墓是建國后陜西省發掘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唐代女性陪葬墓。墓南北走向,由墓道、5個過洞、6個天井、8個便房、前后甬道、前后墓室組成。此墓雖然早年被盜,但仍出土各類珍貴文物高達一千多件,尤其是墓室壁畫,內容豐富,生活氣息濃厚,其中前墓室東壁的《宮女圖》被上世紀日本《朝日新聞》的記者疋田圭一郎評為“中國古代第一美人”。
秦咸陽宮遺址博物館
秦咸陽宮遺址博物館位于咸陽市渭城區窯店鎮牛羊村北,距咸陽市13公里,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秦咸陽宮遺址博物館是以文物遺址和歷史地段構成的綜合性遺址博物館,主體建筑坐北朝南,外形設計為上小大下的覆斗形。
秦咸陽宮遺址博物館共分為三個陳列室:第一陳列室主要陳列秦咸陽城沙盤模型,集中反映秦代咸陽周邊及關中地區宮室、城市、苑囿星羅棋布的壯觀景象。第二陳列室主要介紹秦咸陽城遺址的考古發掘成果,展出宮殿遺址出土地的部分珍貴文物,其中龍鳳紋空心磚、秦詔版、秦壁畫等都是秦咸陽城出土的精品。第三陳到室主要為秦咸陽宮遺址保護規示意沙盤。
咸陽古渡
咸陽的渭河渡口,橫貫關中的渭河,從古秦都咸陽旁邊流過。古橋遺跡,在隱沒百年后,數年前重現人間。據咸陽地方志記載,“咸陽古渡”建筑于明嘉靖年間,渡口處建有一座木橋,通隴通蜀,過客眾多,為秦中第一渡。“咸陽古渡”為古長安通往西北西南的咽喉要道,處于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木橋遺址的發現,為研究明清時期西北地區的交通、經濟、軍事,以及渭河流域的橋梁建筑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物證。
昭仁寺
昭仁寺位于咸陽長武縣城東街路北,系唐貞觀年間(公元627-649年)唐太宗李世民為紀念與軍閥薛舉、薛仁杲作戰陣亡的將士而建立的寺院。昭仁寺大殿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昭仁寺坐北向南,由相連的小型四合院建造而成,現有山門、碑亭、大殿、東西配廡各3間。寺中門額題有“昭仁寺”三字。
寺內現存主要建筑物是一座九梁十八擔的三間挑角大雄寶殿,內部不見立柱,全由四周大梁架疊而起,即俗傳八卦懸頂方式。結構頗為特殊,為我國古建筑中所罕見。寺內現有唐碑一通“幽州昭仁寺碑”,朱子奢撰文,傳為虞世南手筆,書法秀麗而剛勁,整碑三千余字,基本完好。現在昭仁寺內建有長武縣博物館,作為地方性歷史陳列。館內有3個陳列室,藏有文物2600余件,分歷史陳列、石刻藝術、建筑藝術三部分。
漢高祖劉邦的長陵,與富麗堂皇的長樂宮、未央宮隔水相望,氣勢雄偉,規模宏大;漢景帝劉啟的陽陵,不但古跡眾多,文物精美,而且與恬美的田園風光相得益彰,獨具特色;
漢武帝劉徹的茂陵,氣勢雄渾,地域廣大,陪葬墓眾多。其中的霍去病墓最為著名,馬踏匈奴的石刻似乎還在繼續傾吐著《大風歌》的種種情懷。此外,唐太宗的昭陵、唐高宗與武則天的乾陵更是名滿天下。
區號:029 郵編:712000 位置:咸陽位于陜西八百里秦川腹地,東鄰省會西安,北與甘肅接壤。區劃:轄3個市轄區(秦都區、楊凌區、渭城區)、1個縣級市(興平市)、10個縣(三原縣、涇陽縣、乾縣、禮泉縣、永壽縣、彬縣、長武縣、旬邑縣、淳化縣、武功縣)重要景點:漢陽陵、乾陵、茂陵、三原城隍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