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城古縣城,國家4A級景區,是江南地區唯一保存較為完整的古縣城,享有“江南第一古縣城”的美譽,面積約2.17平方公里。古縣城內保留有唐代的街巷格局,存有大量的書院、藏書樓、藥鋪、廟宇、官宦宅地、陌巷民居和考棚、孔廟、縣衙等傳統建筑,面積約60萬平方米。
慈城鎮地處浙江東部沿海寧紹平原,位于寧波市江北區西北部,東與鎮海區相連,西與余姚市接壤,北與慈溪市相臨,南隔余姚江與鄞州區相望,可謂是“眾星拱月”。其鎮域面積102.57平方公里,下轄41個行政村,5個社區,5個居委會,人口5.8萬,是寧波市14個中心城鎮之一。
慈城古鎮是江南極少數保存較為完好的縣城,保存了完整的傳統生活結構方式,保留下來的傳統建筑中不但有大量的民居建筑,還有孔廟、會館、牌坊、古井等公共建筑、構筑物。遴選出來的慈城古建筑群是其中最優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
孔廟是用來祭祀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地方。慈城孔廟位于城內中心位置上,建于北宋雍熙元年(984年),比現今北京孔廟的歷史還要早318年,1048年遷移到現址。歷代累有興毀,現存的孔廟仍保持清代光緒年間原貌。占地約7000平方米,共有祠、閣等房屋137間,建筑布局完整,氣勢宏大。中軸線上由南向北分別為欞星門、泮池、大成門、大成殿、明倫堂、梯云亭;兩側的左右軸線上也對稱地建有祠、閣,體現出儒家 “中和為美”的審美標準。慈城孔廟是目前浙東地區惟一保存最完整的學宮,200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縣城縣衙,據清光緒年間縣志記載:慈城縣衙創建于唐開元26年(738年),是第一任知縣房琯所建,延續至1954年,已有1200余年的歷史。初建在浮碧山上,由于外敵入侵和自然災害的關系,屢建屢毀,現存的縣衙是按照光緒年間《慈谿縣志》上詳圖重建的,占地四萬多平方米。全國第一批五十個廉政教育基地之一“慈城清風園”→位于縣衙內中部一個相對獨立的庭院式展館,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展館本著“激濁揚清”的目的,借助文字材料、壁畫、雕塑、實物模型及多媒體等,揭露貪官污吏的貪婪嘴臉及其可恥下場,集中展現了傳統清官廉吏的群體風貌。由于重在弘揚清廉之風,故取名“清風園”。它是中國第一個以“反腐倡廉”為題材的主題性文化園。
慈城清道觀,歷史悠久,是江浙最負盛名的道觀之一。作為慈城古縣城保護開發建設的重要工程,清道觀于2004年至2007年重建,所用建筑材料全部采用木材、石材、磚瓦等傳統建筑材料,并全部采用傳統工藝;在對原清道觀的建筑格局及風格進行大量考證的基礎上,恢復了山門、儀門、雷祖殿、東岳殿、東岳退居殿、戲臺、玉皇殿、三清殿、關圣殿、十王殿等建筑。建筑質量及藝術皆達到了目前采用傳統工藝及材料進行古建恢復重建的最高水準。清道觀內配置的主要神像雷祖、東岳大帝、玉皇大帝、四御及三清等皆為優質檜木精雕而成,清漆淡彩,代表了目前木制神像的最高水平。
慈城校士館,是古縣城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她代表了一個時代、一個文化的縮影,折射出中國古代科舉制度全景,為我們及后代了解古代科舉考試制度提供了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文化場所。馮岳彩繪臺門是明代刑部尚書馮岳故居的大門,于1610年由明神宗親賜所建,其建筑主干上繪有各色生動活潑的圖案,古色古香,雄偉氣派,是浙東明代門樓彩繪和雕刻保存最好的一處。2006年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
馮宅和俞宅,位于慈城太陽殿路。馮宅始建于明代,系明嘉靖年間湖廣布政使馮叔吉后裔所居。現存建筑為清乾隆后期所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俞宅原為馮叔吉的故居的一部分,后賣給了俞家。現存的為清代初期建筑,為市級文保單位。 馮俞宅是寧波市現存規模最大,保存較完好的古建筑群之一,體現了清初江南建筑的風格。2009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
1、寧波慈城古鎮通票75元,預定價60元,【網上預訂可優惠】;
2、寧波慈城古鎮景區開放時間:8:30~16:50(每周一馮俞宅和彩繪臺門閉館維護,其他正常開放,16:30之后停止進入)
3、寧波慈城古鎮電話:0574-87572398;
4、寧波慈城古鎮地址:寧波市慈城鎮。
5、寧波慈城古鎮怎么走?
A.寧波慈城古鎮乘車路線:
①寧波櫟社機場,步行至共任站乘坐626路公交在雅戈爾新村站下車,乘坐817路,在謝家站下車,步行至謝家村站,乘坐337路,直達慈城站。
②寧波火車東站,乘坐335公交直達慈城站。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③寧波市中心,東門口乘坐331路公交直達慈城站。
B.寧波慈城古鎮自駕車路線:
①杭州自駕車路線:杭甬高速(寧波方向)→寧波繞城(跨海大橋方向)→沈海高速(上海方向)→慈城出口→慈城古縣城。
②江蘇自駕車路線:滬蓉高速→蘇嘉杭高速→乍嘉蘇高速→沈海高速(跨海大橋方向-)→慈城出口→慈城古縣城。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sight/537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