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田村位于龍泉市城北鄉,龍、遂、松三縣市交界處,地處海拔455米高地,上田溪將村分為南北二面,村舍沿溪呈團聚狀。整個村落的道路,河流,民居等都較完整地保持著清末民初的格局風貌和建筑式樣。
麗水龍泉上田古村是省級歷史文化名村、浙江省國防教育基地。該村村民多數姓毛,清康熙年間從遂昌關川遷此始居。全村185戶,680余人。1935年粟裕、劉英就是在這里指揮了著名的“上田戰斗” 。2013年,位列首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龍泉市上田村喜獲國家“第一批傳統村落保護資金”,成為了浙江省入選的15個傳統村落之一,同時也是麗水市唯一一個上榜的傳統村落。
青磚灰瓦馬頭墻,連綿成片。村內有村中路、村關路、村坤路、碓前路、水井弄、大路下弄等巷弄42條,石拱廊屋橋、石板橋、蹬步等橋梁11座。沿溪老街東西走向,溪南老街保存較好,長約七百多米,塊石、卵石砌筑路面,街上還保留著古老的石攔桿,老街兩側的建筑大都是清代式民國時期所建,白墻灰瓦,連綿成片,基本保存著原建筑格局。清末民初時期,老街有藥鋪、雜貨店、南北貨、糕餅店、水作坊等數十家,目前還保存著踏碓四座,上田村故有“九橋十三碓,藍田十景”的美譽。
上田村歷史悠久,現存最古老的居住房屋以三角壇為中心的毛氏日、月、星三房清初古屋為標志,以及分布在村頭、村腳、對門、上田里、迎神壇、滿樓下、大路下、倉弄、山頂、松樹坑、塘源頭等處的清、民國建筑,有百柱落地的大廈一座,五植、三植簡樸無華的老宅30多幢,均風格各異,古色古香。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上田毛氏宗祠、文昌閣、禹王宮、五谷殿、蘭田橋、貞節石牌坊、村腳石欄桿、古時的九橋十三碓、上壩、下壩、兩蹬步,以及各式各樣、豐富多彩的民俗習慣,是先人留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上田村有一閣、兩殿、一橋等古跡,即文昌閣、社殿(禹王宮)、五谷殿(神農廟)、藍田橋。
文昌閣
上田村文昌閣地處村東水口,四面凌空,建成于清道光二十年閏五月初九日,至今有170年歷史。閣內外粉墻漆柱,雕龍翹角,為二層樓閣,閣中有文昌帝君、關公、關平、周倉、奎星等塑像和字畫,歷來為人們特別是讀書學子的朝拜圣地。
文昌閣坐北朝南,樓上朝南一面有廊,可憑欄遠眺。樓閣頗具特點,建筑風格飄逸靈秀。閣內祀奉的文昌帝君和魁星,被認為是主宰文運興衰和功名祿位之神,最受讀書人的崇敬。在中國古代,文昌閣是赴京趕考的考生和讀書人頂禮膜拜的圣殿。上田村歷代崇尚讀書育人,因此人才輩出,文昌閣一直是他們傳統教育的一個載體。
社殿,即禹王宮,坐落離文昌閣二十米之路后,祖上為紀念禹王治水有功,故建殿紀念,殿門匾額題書“禹王宮”三字,歷史上每年正月十五舉行慶賀上元元宵,夜間燃放花樹焰火,春夏秋冬均有集會活動,名為社日。每年寒露節頭一天,舉行迎神賽會,抬出禹王神像環村巡游。
五谷殿,即神農廟,位于村西,殿前栽有丹桂古樹,殿內置有神農氏神像,俗稱五谷佛。傳說中的神農氏,教人制作耕具、播種五谷、嘗百草治病。故每年古歷十月立冬,家家慶豐收,煮新米飯,上五谷殿,供祭神農氏。
藍田橋
上田村藍田橋,位處村坤,建于清代同治年間,橋高4.2米,橋正中神龕上,塑有觀音佛像。每年農歷六月十九日是香期盛會,三村五里的善男信女都趕來進香,請來木偶戲班搭臺演出三天三夜,異常熱鬧。
上田村古代交通四通八達,村內有大小村弄41條,外出向東經倉壇一路過猛坑、吳岱、黃莊橋抵達龍淵;一路過溪下、陂川、龍虎坳、高亭、玉巖通向松陽縣城;向北翻過岙田、下百步嶺經東書、徐村、歧口直達遂昌城關;向西登上小畬嶺,翻過山頭坳,經上垟坳,一路下雙溪、河里通向龍泉:一路過橫欄、金鋪、關塘,到王村口可乘船至衢州樟樹潭,下烏溪江、富春江直達杭州。另由王村口通碧龍、住溪、寶溪一帶,是我黨領導的浙西南革命根據地,當年由粟裕、劉英指揮的中國工農紅軍的“上田戰斗”部隊就是走這一條線路。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sight/783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