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寺位于內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錦山鎮西北三公里,海拔1200米的獅子崖下。寺西15米處有古井一眼,古稱“龍泉”,常年泉水不枯,“龍泉寺”便由此而得名。寺院周圍林草茂密,溪水常流,風景優美。
赤峰龍泉寺,建在龍嚴山中心地帶、獅子峰南麓的山坳中,高出錫伯河350米。獅子峰海拔一千二百米左右,龍泉寺氣候獨特,與當地對比,冬天不太冷,夏天不太熱,云彩的變化也是不同凡響。龍嚴山保護區南北約六公里、東西約七公里,像一只巨大的龜龍,橫臥在錦山鎮的后面,似乎在靜靜的看護著錦山鎮的有情,又像在維護著一切眾生。
龍泉寺始建于元代延佑四年(1317年)。寺廟布局以山勢三進三階形式而建,總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山門居前院墻正中,近方型,稿六米,五脊頂,四檐角翹起,前殿三間為“天王殿”,硬山式。前殿后面為寺院中心,東西兩側各有配殿。院中央有座俯臥狀以自然裸露巖石就地雕成的大石獅,身長4.5米,頭高1.1米,獅脊背部立有“至元24年重修”石碑,據資料顯示,此種石獅為全國少有。
東西配殿前各立高3.2米螭首龜跌石碑一座,東為至正元年(1341年)所立“松州獅子崖龍泉寺住持慈光普濟大師然公道行碑”,碑文清晰,記敘“延佑四年安西咸寧張智然大師見此地”‘山明水秀,境物幽深,似于塵世相隔’,于是‘去除瓦礫,剪剔荊榛。不數年間,山門佛殿,克日落成。廚庫云堂,方丈僧舍,輪煥一新,莫不丹青斗彩,金碧爭輝,燦然眩目’”。西為中華民國六年(1917年)所立喀喇沁右翼親王,旗主再次重修的“龍泉寺記”碑。寺院中央有古松、古柏數棵。大殿位于最后,面闊三大間,四周有圍廊,單檐歇山五脊頂,殿臺在有石刻勾欄。殿前立有香龕。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寺后東側山坡上有石窟一處,高闊各2米,深1.5米,內有石佛2尊。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皇帝奉皇太后之命赴盛京(沈陽)拜謁祖陵,途經喀喇沁旗,游龍泉寺后,龍心大悅,贈金馬鞍為鎮寺之寶,并賦詩贊龍泉寺曰:“古木蒼山路不窮,霜林颯沓響秋風,臨流駐蹕歸營晚,坐看旌旗落日紅”。1986年龍泉寺被列為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內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錦山鎮西北三公里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sight/833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