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縣岳壁鄉梁村,是一個由一街五堡組成、布局呈鳳凰展翅之狀的古村落,人稱“鳳凰村”。從平遙古城出發,沿鄉村公路往東南行駛不過6公里,看到一座比較氣派的門樓時,梁村就到了。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平遙縣岳壁鄉梁村這是一個地處汾河支流惠濟河夾角之地的村莊,南連太岳高峰孟山,北銜尹回水庫,地勢宛如兩條出山蛟龍,龍頭相聚,龍飲河水,被譽為“神池泉涌”。
正是靠著神泉水的澆灌,平遙梁村村民曾以種植水稻和蓮藕為生,這里被稱為“北方小江南”,也有了“平遙四百零八村,數一數二數梁村”“好姑娘,嫁梁村,藕根大米送人情”這一美麗說法。但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地下水位的急劇下降,神泉便不再自流。
關于平遙梁村的歷史鮮有記載。但從民間流傳的諺語“先有源池梁村,后有平遙古城”及村中那需幾人才能合抱的參天古槐樹,不難推測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村。村北有一座五層六邊形古磚塔,名淵公寶塔。據村里積福寺碑文記載,寶塔始建于元朝元貞二年(公元1296年)。
平遙梁村古廟眾多。積福寺、廣勝寺等大廟集中建于村北,相距僅百米左右,形成了寺廟建筑群。廣勝寺曾經僧人眾多,佛事齊全,如今依然香火旺盛。小巧玲瓏的觀音堂等寺廟則散落在堡內。
平遙梁村自古為風水寶地,人杰地靈,英才輩出。著名的“蔚泰厚”票號經理毛鴻翰,著名商人冀桂、鄧萬慶,清代舉人、民國議員冀鼎選等名人皆出自該村,明清時期該村經營店鋪票號的掌柜、經理多達百人。因此才有了“平遙四百零八村,數一數二數梁村”的美譽。
平遙梁村令人稱奇的還不止這些,而是村內“一街五堡”的民舍建筑,以及呈鳳凰展翅狀的布局結構,被專家認為是古式民居珍貴的范本。具體地說,整個梁村由“一街五堡”組成,一街為古源街,總長1060米;
五堡則是:東和堡、西寧堡、昌泰堡、南乾堡和天順堡。從高處看,五堡布局又呈鳳凰展翅之狀,古源街北真武廟(現辟為廣勝寺)為鳳頭,東和堡、西寧堡分居東西如同鳳凰展翅,南乾堡與昌泰堡則為鳳凰之腹,保存完好的村南天順堡則如鳳尾高揚。
平遙梁村東和堡位于村東,建成年代最久,地勢最險,堡內民舍呈“北斗七星”狀分布,現在已沒人居住,只剩下斷瓦殘垣、凄凄荒草。西寧堡兩面環水,景色最秀,但由于交通不便且民舍已經破舊,也少有人居住。
昌泰堡內民舍呈“土”字形分布,以四合院為多,較為簡陋;南乾堡、天順堡內民舍分別呈“玉”“王”字形分布,是五堡中保存最為完整的兩個堡。同時,南乾堡、昌泰堡、天順堡呈“玉”“土”“生”的字形分布,合古代“土生玉”文化理念。
平遙梁村天順堡堡門、堡墻完整。走進堡內街道兩邊都是高聳的磚砌圍墻,巷道幽深狹長,深宅大院相連。天順堡是由平遙“蔚泰厚”總經理及蔚字五聯號總管毛鴻瀚聯合冀、鄧、王、史等五姓人家共同投資興建的。
走進大院,設計考究的照壁,懸山頂垂柱過門,門楣、橫梁上精美的木雕圖案,復雜多變的窗欞,雕刻精細的柱礎,寓意深長的匾額……這一切記載著晉商的歷史,見證了曾經的繁榮和興盛。
南乾堡內一條石板路貫穿全堡。以此路為中心,兩側有小巷通往各院,這樣的結構再現了唐代“里仿制”。堡內存有一造型奇特的戲臺,前面是寬敞帶天花板的表演場地,后面則是窯洞式后臺。
戲臺兩側有殘存的壁畫,臺柱上有聯曰“菊蕊初盼曲將幽艷臨歌扇,霓裳迭奏雅倩新聲徬泉蟬。”戲臺前寬大的廣場如今成了村里老人小孩聚集的場所。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從平遙梁村出來,步行幾分鐘,就是尹回水庫,水庫不大,但是一副魚竿、一米陽光,又是一份閑適的心情。水庫東北角,是平遙縣占地3000畝的生態植物園,園中喬木、灌木、鮮花、果樹、竹藤等300余種植被錯落有致,郁郁蔥蔥,曲徑通幽處,亭臺樓閣點綴其間,園中山景、水景、林景、花景相互掩映,令人沉醉……
平遙梁村自駕游線路:
從平遙古城出發,一路向東南方向行駛,途經環城北路、環城東路、柳根東街、東外環線、平孟線到達平遙梁村,全程10公里,約20分鐘車程。
平遙梁村特色美食:
平遙梁村村內有農家樂,可以品嘗莜面栲栳栳、蕎面碗禿、土雞蛋、煮南瓜、山野菜等具有農家特色的風味小吃。
平遙梁村旅游住宿:
平遙梁村有農家窯院即農家客棧可接待游客,也可回平遙古城住宿。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sight/838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