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觀堂位于上海虹口區江灣鎮萬安路359號的三觀堂,原名“三官堂”。三觀堂始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本是一處道教活動場所。以后住院道士逐漸離廟,香火不旺。至光緒十四年(1888年)時,改為佛教廟宇。
三官堂原建筑為江南民居、灰瓦白墻建筑,由于虹口江灣地區佛教信徒眾多,而虹口區的佛教場所僅有下海廟一處,故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三觀堂逐漸恢復宗教活動。1999年6月,經上海宗教事務部門批準登記為佛教寺院,占地一畝四分五厘,建筑面積562平方米,并由比丘尼通霖法師為首的三位比丘尼負責建立籌備小組復興三觀堂,明旸法師親自題寫匾額,改“三官堂”為“三觀堂”。
三觀堂取佛教天臺宗的“一心三觀”之意。三觀是天臺宗的重要法門,一是真空絕相觀,二是事理無礙觀,三是周遍含融觀,系對一切存在之三種觀法,即空觀、假觀、中觀,俗稱“空假中三觀”,依據《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上,賢圣學觀品“從假入空二諦觀、從空入假平等觀、中道第一義諦觀”而立為旨趣。三觀與六相、十玄建立和闡發了《華嚴經》的法界緣起、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無盡圓融的教義。
現存的三觀堂沿萬安路是一座照壁式山門,黃色琉璃瓦照壁兩側繼承原三觀堂白墻灰瓦風格建有兩座山門和圍墻。入山門照壁后為天王殿,廡殿頂,灰瓦白墻,仿木紅色梁門結構。天王殿兩側有圓型拱門相通,連接主殿大雄寶殿。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大雄寶殿建在挑高的石基上,為兩層廡殿頂假窗樓閣式大殿,三開間門面加二柱石拱窗側墻。在大雄寶殿兩側有東西配殿,東部有回廊建筑,西部有三層小樓作為僧寮使用,殿后圍墻處有翠竹環繞。
地址:上海虹口區江灣鎮萬安路359號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sight/855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