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市左公祠遺址在今塔城市二工鎮左公祠村,村名與該村建有左公祠有直接關聯。最早左公祠名叫左宗棠廟,建于光緒九年(公元1883年),位于今塔城市塔爾巴哈臺南路中國銀行塔城地區分行斜對面,廟宇不大,是隨左宗棠來新疆的湖南籍兵士所建。
該廟建筑為土木結構,廟的主體建筑由殿宇和邊廊組成,占地長250米,寬150米,附近有墓群,為乾隆年間墳墓。祠堂側面有一巨柳,據說此柳建祠時就有。塔城左公祠民國時期被毀。
塔城市雖地處祖國邊疆,比不得江南池塘曲橋、垂柳婆裟,但提起柳樹,卻讓所有塔城人都為之自豪。塔城市區域內柳林比比皆是,庫魯斯臺草原腹部柳林有一萬畝之多,而這么多的柳樹在遙遠的邊疆“落戶”,據說都是隨左宗棠西征進疆的兵士及后裔為紀念左公所栽,稱為“左公柳”,斑駁的樹干和舒展的柳絲,凝聚了老將軍對外寇的不屈和對民族的忠誠,成為塔城各族人民經久傳唱的一段佳話。
左宗棠(公元1812年-1885年),晚清名將。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林則徐和左宗棠是晚清“支柱”的兩位民族英雄。據歷史記載,1870年從中亞浩罕國入侵新疆的阿古柏匪軍侵占烏魯木齊。1871年沙俄以“代收代管”為名侵占伊犁。
新疆形勢十分危急。時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鴻章奏陳放棄新疆,加強海防經費,左宗棠上奏力主收復新疆。1875年,光緒皇帝以欽差大臣大學士陜甘總督左宗棠督辦收復新疆軍務。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一個無風、無月、無人相送的夜晚,時年64歲的左宗棠懷揣林則徐當年繪制的新疆地圖和林則徐相贈的一幅“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的對聯,帶著他“兵疲、餉缺、糧乏、運艱”的隊伍,抬著自備的杉木棺材,不遠萬里開始西征。兵出嘉峪關后,他便命部下沿途插柳,以示有去必有回。左公率領湘軍入疆后,躍馬天山,所向披靡,一年后便收復新疆全境。他大軍開到哪里,就將柳樹插到那里。
數年后,左公所栽綠柳成蔭,蟬噪千里,使原本荒漠的西域風景為之一變。左公的好友楊昌浚巡游故道,觸景生情,賦詩一首:“大將征西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p>
為紀念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壯舉,各地紛紛修建左公祠堂,在湖南、在福建、在甘肅……人們為紀念左宗棠而自發修建的左公祠有很多處。而在新疆烏魯木齊、哈密、塔城等地,也建有左文襄公祠。
如今,塔城市已經在左公祠村左公祠原址上,計劃新建左公祠堂。新建的左公祠位于塔城市區中心,周圍高樓林立,綠樹成蔭,是塔城市旅游文化的又一亮點。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sight/8674.html



